二、水循环冷却管工作原理 在施工过程中,预先在结构体内预埋水循环冷却管,当浇筑完成后或浇筑过程中及时通冷却水,利用水管的导热性能,由冷却水的流动带走商品混凝土的部分热量,降低商品混凝土的温度。根据降温的阶段目的,水循环冷却管的整个运行过程可分为两期,即初期冷却和后期冷却。初期冷却是在商品混凝土初凝以后,甚至常在商品混凝土浇筑时即行开始,目的在于削减商品混凝土水泥水化热峰值,减少水化热引起的温差,从而降低由水化热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,满足允许温差的要求。后期冷却在水泥水化热作用已基本完结之后的某一时间开始,目的在于满足接缝灌浆的温度要求。 三、承台商品混凝土温度测控 1、测温点布置 根据承台的尺寸,在承台内部埋设直径48mm的温度监控钢管,间距80cm一个;水平方向分别在距边缘1米部位布置二个点,利用测温主机通过测温线对砼内部进行监测测温(测温点布置见下图)。 2、 测温线布置 用钢筋将测温线固定好,传感器距离钢筋端部10厘米,不得与钢筋接触,将钢筋另一端与上层钢筋固定好以后,将引出线收成一束,穿入管中,固定在横向钢筋下引出,以免浇筑时受到损伤。测温点传感线缆在商品混凝土浇筑前须准确定位,以防止在商品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移位而造成测量数据失真。 3、测温工具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。 4、测温频率 在商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升温和峰值持续阶段,即开始的3~4天,每隔2小时测温1次;待测温趋于平稳后的降温阶段,每4小时测温1次。在测量商品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同时,测量外界的环境温度。根据测点编号顺序,记录所测温度数据,当测位的商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0℃并趋于稳定时为止。 5、冷却管的应用 根据大体积商品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温差不得大于20℃,商品混凝土表面问题与大气温度温差不得大于20℃,除商品混凝土表面洒水覆盖基本养护外,当温差大于20℃时开始通水冷却降温,冷却水池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于水池对角,搭设遮阳棚防止日照水温升高。冷却管进水温度过高时需在水池内加入适量冰块对降低进水管温度。